查看原文
其他

博雅档案 | 甘阳教授:“ 圣人/哲人:天·人·古·今 ”研讨课大纲(2014学年)

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古典学研究 2022-09-14

哈佛学者普鸣的《作与不作》与《成神》两书中译本去年出版后,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。这两本书的中译工作其实源自博雅学院的一门课程,即甘阳老师2014年春秋两个学期为博雅学院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 “比较古典学 — 圣人/哲人:天··· 今”研讨课,普鸣二书为该课必读。当年参加此课程的博雅学子在该课研读期间曾集体译出了《作与不作》和《成神》的初稿,最后由博雅首届学生杨起予和唐鹤语经多年打磨重译定稿《作与不作》,而博雅第三届学生张常煊和第四届学生李健芸则完成了《成神》修订稿(出版前又请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李震博士做了校订)。事实上,博雅学生在这门课程期间翻译并同样已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尚包括《海妖与圣人: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》(博雅第二届学生吴鸿兆和刘嘉等译,博雅首届研究生金方廷校订定稿)等。 

甘阳老师当年的 “圣人/哲人:天···今”研讨课的课程大纲无疑已是本院珍贵史料。现征得甘阳老师同意,我们将当年的课程大纲刊布于此,以与博雅师生共勉,并预祝博雅校友们出版更多的学术成果。











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研讨课

2014年春季学期

比较古典学研讨班圣人/哲人:天·人·古·今

甘阳


本研讨班每周两次,周二下午(三课时)讨论早期中国文明的基本问题,周五下午(三课时)讨论早期西方(古希腊)文明的基本问题。


周五  古希腊文明讨论班

按下列次第讨论伯拉图有内在关联的7个对话:


Theaetetus

Euthyphro

Sophist

Statesman

Apology

Crito

Phaedo

预读两个经典研究文献:

Gregory Vlastos, “The Paradox of Socrates” (1957), in Studies in Greek Philosophy, v 2, pp3-18

Leo Strauss, “The Problem of Socrates: Five Lectures” (1958), in The Rebirth of Classical Political Rationalism, pp103-183


周二  中国文明讨论班

1.导论:“天人之际,古今之变”作为中西古典文明基本问题

《墨子》“法仪”

Max Weber, The religion of China: Confucianism and Taoism

冯友兰:《中国哲学史》上册(1930),自序一、二、三,第一章,第二章

《中国哲学史》下册(1934), 第一章

陈寅恪:冯友兰《中国哲学史》上册审查报告一(1930)

金岳霖:冯友兰《中国哲学史》上册审查报告二(1930)

陈寅恪:冯友兰《中国哲学史》下册审查报告(1933)

张光直:《连续与破裂:一个文明起源新说的草稿》(1986)

F W Mote牟复礼, Intellectual Foundations of China(1989),ch.1-2

Bernard Williams , “The Liberation of Antiquity”(1993)


2.“中国”如何(以及何时)成为中国

Paul Ropp,Heritage of China(1990)

Introduction, by Ropp

Ch.2, David Keightley, “Early Civilization in China: Reflections on How it Became Chinese”

Ch.4, Karen Turner, “Sage King and laws in the Chinese and Greek tradition” 

报告人:程功

Ch.5, Tu Wei-ming, “the Confucian tradition in Chinese History” 

报告人: 许晓晴

Ch.8, Patricia Ebrey, “Woman, Marriage, and the family in Chinese history” 

报告人:颜荻

Ch.11, M Sullivan, “Chinese Art and its impact on the West”

报告人:吴鸿兆

Ch,12, S Owen, “Poetry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” 

报告人:赵画


3.巫术与韦伯命题

David Keightley, “Early Civilization in China: Reflections on How it Became Chinese”

报告人:杨起予

张光直,Art, Myth, and Ritual(1983),chs3-4;“商代的巫与巫术”(1987);“谈琮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”(1986)

苏秉琦:《中国文明起源新探》(1999)第六章   

报告人:唐鹤语

李泽厚:《说巫史传统》(1999)

报告人:苏昰瑜

Max Weber, The religion of China: Confucianism and Taoism,第五、六、七、八章 

报告人:黄政培、何青翰、鲁宋玉、林斯澄


参考:

陈梦家:《商代的神话与巫术》(1936)

闻一多:《神话与诗》(1948)

陈梦家:《殷墟卜辞综述》(1956)

徐旭生:《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》(1985)

杨向奎:《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》(1992)

李学勤:《走出疑古时代》(1997)

李学勤/王宇信等:《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》(1998)

苏秉琦:《中国文明起源新探》(1999)

李零 :《中国方术考》 (2000)

李零 :《中国方术续考》 (2000)


4.“轴心时代”的“哲学突破”?史华兹/罗哲海 vs  葛瑞汉/安乐哲

Herbert Fingarette, Confucius: the Secular as Sacred(1972)

报告人:张桐

Benjamin Schwartz史华兹 ,“The Age of Transcendence” ”Transcendence in Ancient China”(1975) ;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  (1985) , pp.1-55;pp.407-421 

 报告人:杨翌

A Graham葛瑞汉, Disputers of Dao(1989),pp.1-33

Heiner Roetz罗哲海, Confucian Ethics of the Axial Age (1993), 中文版第一、二、三章  

报告人:李孟阳

Roger Ames 安乐哲: “中国式的超越和西方文化超越的神学论” (1997)

“礼与古典儒家的无神论宗教思想”(2000),均见于其《和而不同-中西哲学的会通》(2009) 

报告人:程功


5.阅读课

余英时: 《轴心突破与礼乐传统》

许倬云 :《谈枢轴時代》

安德森 :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》

艾森斯塔特 :《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轴心》

Peter Wagner, “Palomar’s Questions. The Axial Age Hypothesis, European Modernity and Historical Contingency”

Hsu Cho-yun许倬云,“Rethinking the Axial Age—The Case of Chinese Culture”

Christoph Harbsmeier何莫邪,“The Axial Millennium in China: A Brief Survey”

Frederic Wakeman Jr. 魏斐德,“The Ming-Qing Transition: Seventeenth-Century Crisis or Axial Breakthrough?”


6.所谓“轴心时代说”及其困境

陈来 :《古代宗教与伦理-儒家思想的根源》(1996),第一、二章

陈来 :《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-春秋时代的宗教》(2002),《伦理与社会思想》第一章 

报告人:沈麟

余英时:《中国轴心突破及其历史进程》(2014)

7.《诗经·周颂》“天作”:“天作高山”如何“作”?

Micheal Puett , “Domesticating the landscape: notions of Ancestors and Innovation in the Bronze Age” (2001)

报告人:杨起予

Micheal Puett  ,“The Semantics of Creation”(2001), 曾宪通:《作字探源》(1992)

报告人:唐鹤语


8.神与人:周之“生民”与古希腊“神谱”

Puett, To become a god, ch1,pp.31-40 

报告人:任浩

pp.40-54 

报告人:吴鸿兆

 pp. 54-68

报告人:李孟阳  

pp.68-79

报告人:杨翌

李霖老师讲解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


参考:

《诗经·周颂》《诗经·大雅》

《史记·周本纪》

 “生民”历代注释及闻一多等现代解释

Hesiod, Theogony, Works and Days

J-P Vernant, Myth and Society in Ancient Greece(1974/1990), ch4, ch.8

9.孔墨之争:“述而不作”vs“人必作之”

Puett,Ambivalence of Creation,pp.39-56 

报告人:王四维

Puett,To become a god, pp.96-109

报告人:刘静  

pp. 109-121 

报告人:赖丹丹

冯友兰,《中国哲学史》上册,第五章“墨子” 

报告人:蔡映洁

史华兹,《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》,第四章“墨子的挑战”  

报告人:方少伟


参考文本:

《论语》

《墨子》“尚同”“兼爱”“天志”“明鬼”“非乐”“非命”“非儒”“公孟”

参考阅读:

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《韩非子·显学》


10.报告

Puett,Ambivalence of Creation,pp.56-64  

报告人: 任浩 

pp.64-76 

报告人:袁伟业 

pp.76-91 

报告人:余睿

总结Ambivalence of Creation前两章

报告人:杨起予、唐鹤语


11.儒道之争:“天地不仁”,“大圣不作”

冯友兰:《中国哲学史》上册:第六、八、十章(孟,老,庄)

报告人:赖丹丹

葛瑞汉:《论道者》, 页126-161,页199-247(孟子,庄子)

报告人:许晓晴

Puett, To become a god, ch3,pp.122-144 

报告人:张常煊

史华兹:《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》,第五章,第六章  

报告人:沈麟


参考:

《老子》(王弼本,帛书高明校注本)

郭店《老子》(1999《道家文化研究》“郭店楚简”专号)

《庄子》“齐物论”“大宗师”“知北遊”


12.孟荀之争:“天人合一” vs“天人相分”

葛瑞汉:《论道者》,页248-309(老子、荀子)

报告人:鲁宋玉、黄政培

史华兹:《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》,第七章(孟子,荀子)

报告人:王四维、何青翰


参考文本:

  《孟子》“公孙丑(上)”“尽心(上下)”

  《荀子》“天论”“礼论”“非十二子”“解弊”“性恶”

参考阅读:

 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

 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

竹简《五行》


13.陈少明老师讲解《庄子•齐物论》

14.儒法之争:“皇帝作始,功盖五帝”

葛瑞汉:《论道者》,页309-356

报告人:李孟阳

史华兹:《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》,第八章(法家)

报告人:杨翌

Puett,Ambivalence of Creation,ch3 

报告人:刘静、赖丹丹、方少伟


参考文本:

   《商君书》“更法”“开塞”

   《韩非子》“五蠹”“解老”“喻老”

参考阅读:

《史记· 秦始皇本纪》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《史记· 商君列传》《史记· 李斯列传》


15.报告

葛瑞汉:《论道者》第四章 

报告人:林斯澄

史华兹:《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》第九章  

报告人:吴鸿兆

Puett,To become a god, ch4

报告人:林斯澄、薛思赟、鲁宋玉、张常煊


16.总结

Puett,Ambivalence of Creation,ch4 

报告人:许晓晴、蔡映洁

甘老师课程总结


(原大纲最后一讲:

儒学与帝国:“圣人法天而立道”

核心阅读文本:

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
参考:

艾兰等主编《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》 (1998)

Michael Loewe, Dong Zhongshu, a ‘Confucian’ Heritage and the Chunqiu fanlu, 2011)





主讲人简介



甘 阳  清华大学新雅讲席教授,新雅书院院长,哲学系博士生导师。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创院院长,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创院总监。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秘书长。


延伸阅读



 ● 专访甘阳 | 古典学和中国学术共同体

 ● 颜荻 | 《僭主俄狄浦斯》中的诗歌与哲学之争

 ● 杨起予 | 重新思考“天人合一”问题的复杂性

 ● 金方廷 | “管仲之器小哉” 新论

 ● 熊宸 | 十九世纪罗马“帝国主义”问题在西方学术界的缘起与发展

 ● 荐书 | 海妖与圣人:古希腊和古典中国的知识与智慧

 ● 三联学术 | “古典与文明”已出书目

 ●“三联学术论坛” | 早期中国的文明创造与超越性思维——普鸣《作与不作》《成神》讨论会



欢迎关注“古典学研究”微信公众号

插图来自网络,与文章作者无关。

如有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